微信公众号
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
安庆市红十字志愿者在行动 发布时间:2016-07-14 17:14    阅读次数:4047次

安徽唯一一支志愿者医疗队

 

在躺椅上凑合了一夜的谭玉林,一早又打起精神迎接着前来就诊的病人。7月12日上午,在桐城市天城中学安置点,安庆晚报记者见到了安庆红十字志愿者医疗队的队长谭玉林和其他4名队员。作为全省唯一一支志愿者医疗队,也是我市唯一一支长期驻点的医疗队伍,安庆红十字志愿者医疗队的这5名队员,已经在此坚守了10天。

10天里,每天24小时的轮流值守,20多页的接诊记录,1600多人次的患者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一次次暖心的安慰,一个个难眠的夜晚,和一颗颗热忱服务大家的心。

谭玉林来到安置点住宿区看望重点病人。

 

头天晚上接到任务

收拾行李就出发

7月2日傍晚,安庆红十字博爱医院内科医生谭玉林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电话:“现在灾情严重,红十字会组织我们紧急建立志愿者医疗队前往灾区,你赶紧准备一下,明天出发!”

差不多的时间,接到电话的还有骨科医生方海斌、潮丽娜,手术室护士曹莹以及妇产科的严佳。在安庆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欧阳海的组织动员下,红十字志愿者医疗队迅速组建。

5个人简单收拾了行李,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。7月3日早上7:15,一行人带着救灾物资和医疗设备,便到达了天城中学的安置点。刚到灾区现场,志愿者们看到这里安置了千余名灾民,他们来不及喝上一口水,就穿上白大褂接诊病人。医疗队驻扎在天城中学的同时,还肩负着双港镇其余四个安置点的医疗保障任务。

最开始只是在学校的走廊上摆了一长条桌子临时接诊,后来医疗队又帮着协调组织,挪到了教室里面,划分出就诊区域、等候区域、伤口处理区域、药品摆放区域等等,一切变得井井有条起来。

据天城中学安置点办公室工作人员程小月介绍,天城中学在全市都算是比较大的几个安置点之一,最开始有约1400个村民,随着有些地方的水渐渐退去,现在大概还有1080个村民。“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,抵抗力都比较差,有看病需求的人特别多,多亏了志愿者医疗队的帮助,现在安置点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了。”程小月说。

一天近300名患者

是治病也是安慰

安置点一位白果村的老人回到了家中,却突发心绞痛!得知这一消息,谭玉林和方海斌立即赶了过去。到了现场一问,原来老人回家想要从水中捞回些家当,没想到什么没捞着不说,急得当场病发。

紧急救援之外,两个人做得更多的是对老人的安慰:“天灾难以避免,您可别急坏了身子,政府也不会看着你们有困难不管的!”

在医疗队接诊的册子上,安庆晚报记者看到,高血压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病症之一。“最开始一天能有300多名患者过来,大部分都是血压偏高。”谭玉林介绍说。因为突发的洪涝灾害,看着自己家的房屋、田地瞬间被毁,许多年纪大些的村民都接受不了,血压也就蹿了上去。所以,看病的同时,医疗队的成员们又自觉充当了心理医生,聊家常,予抚慰。

随着队员们的安抚,及时的药物治疗,以及安置点条件的日益改善、天气的好转,现在村民们已经很少出现血压过高的情况了。

12日中午11点左右,正是安置点开饭的时间。谭玉林去住宿区察看重点病人的途中,去食堂看了一下,正碰上一位端着饭出来的奶奶。奶奶熟稔地拉着谭玉林的衣袖,哑着嗓子说:“感冒还没好全,我下午再去你那里拿点药。”一面又展示着中午的伙食:“现在吃的住的都挺好,心里不焦了!”

人生难得有这么一次奉献的机会

从7月3日至今,医疗队的5个人没回过一次家。连轴转的疲惫空隙,还是会被止不住的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填满。被问到家人时,队员们都是轻描淡写的一句:“既然来了就是一份责任”,但采访过程中,方海斌手机屏保上的全家福仍旧惹人注意。

一手搂着妻子,一手搂着儿子,照片里一家人都笑得开怀。而这照片,也成了方海斌的一种寄托,看到了心里就好过一些。“闲下来的时候也会通个电话,问问家里的情况,也让他们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。”方海斌说。

另一边,刚在3楼为一名产妇和婴儿检查完毕的严佳,每天奔波照顾别人的时候,却还挂念着住在望江的外婆。“听说水淹到家门口了,外婆开的水果店也全被淹了,外婆还有皮肤病。”严佳的讲述中,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焦虑。

工作中,这份焦虑却必须收起来。“家里有人照顾,没事的。”严佳告诉安庆晚报记者,又像是在说给自己听。每当遇到和外婆差不多年纪的老人,严佳又总忍不住多叮嘱几句,仿佛将要说给外婆的话都说出来。

“人生难得有这么一次奉献他人、帮助他人的机会!”谭玉林觉得,在这样特殊又关键的时刻,不能在前线抵御洪水,就要好好发挥所长,服务好后方,安置点的村民比家人更需要他们。

 

 严佳正在给婴儿喂药。

 

回去睡上一天一夜

回来继续为村民服务

12日当天,谭玉林接到医院电话,医院准备调派几个人15日左右过来接替他们5人一段时间,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。

听到这一消息,谭玉林笑着盘算说:“回去就做三件事,理发、洗澡、睡觉!”严佳在一旁接话道:“我要睡上一天一夜!”

离安置点走路20多分钟的一个私人住宅改建的小旅馆,是5个人连日来住宿的地方。几乎垂直的楼梯,公用的卫生间,没有窗户的房间,大家都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。特别是刚来的那几天,来看病的人特别多。只要有人起床了,他们就得到医疗点,晚上大家全都睡了,他们还得安排人值班。

潮丽娜、曹莹和严佳三个女孩虽然没有值夜班的任务,但晚上8点多回到住的地方,排队洗完澡,搓了衣服,也是累得倒头就睡。需要值夜班的谭玉林和方海斌更是得不到休息,盛夏时节蚊虫极多,躺椅上翻个身都困难,又要时刻担心会不会有突发状况,经常是彻夜难眠。

讨论完回去第一要务就是补觉之后,大家又不约而同地问起什么时候再回到这里,回来继续为村民服务:“休息好了我们就再回来,安置点什么时候撤,我们什么时候走!”